在當前能源供應趨緊、環境保護要求不斷提高的形勢下,人們在不斷地尋求既節能又環保的新能源,熱泵就是新能源的一種。由于熱泵能實現把低溫熱能輸送至高溫熱能的功能,可大量利用自然資源和余熱資源中的熱量,有效地節約民用及工業所需的一次能源,它作為一種新的供熱技術不僅受到廣泛關注,而且已經迅速地被應用到實際工程中,并已取得了很好效果。
熱泵從周圍環境吸取熱量,并把它傳遞給被加熱對象 (溫度較高物體),其原理與制冷機相同,都是按熱機的逆循環工作,只是工作溫度范圍不同。熱泵的驅動能源包括燃料能和電能、熱能和機械能。由內燃機、燃氣輪機驅動,有明顯的節能效果。隨著核電站的發展,以單相、三相交流電驅動旋轉式壓縮機 (小型熱泵) 或離心式壓縮機 (大型熱泵),將逐漸普及。也可用集中供熱工種中熱能,蒸汽輪機驅動等。
按熱泵的驅動方式,目前分為4種: 機械壓縮式,通過消耗機械能驅動壓縮機完成熱力循環達到熱能的轉移; 蒸氣噴射式,蒸氣在噴射器中消耗熱能并取低溫熱源熱量供熱; 吸收式,通過吸收器消耗熱能完成熱能轉移; 溫差電熱式,又稱為熱電勢泵或珀爾帖熱泵,是基于珀爾帖效應原理,pn結電偶消耗電能完成熱能轉移。熱泵可回收100℃以下的廢熱,是高效利用低溫熱能的節能設備,現已應在采暖、空調、烘干、除濕、干燥等方面。
低沸點工質 (如氟利昂) 通過節流閥后在蒸發器中蒸發吸熱,經壓縮機提高溫度和壓力后送入冷凝器放熱,凝成液體的工質通過節流閥再進入蒸發器蒸發,如此不斷循環供熱。熱泵的低溫熱源通常是環境介質,如空氣、地下熱水和生產過程的廢氣、廢水、廢油等。衡量熱泵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是熱量變換系數為Q1/N,其中Q1是向高溫物體供熱的速率,N為壓縮機等消耗的功率。可以看出在供熱溫度較高而低溫熱源溫度較低的情況下,用熱泵供熱是不經濟的; 壓縮式熱泵也不宜于電力不足或電費較高的情況下使用。近年來正開發研制一種新型節能熱泵——化學熱泵,它是利用化學現象(如化學反應、吸附濃度差等)的熱泵,利用可逆熱化學反應向用戶供熱,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節能型產品。